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医药生物行业迎来“政策驱动+产业升级”双重利好。

发布日期:2025-3-10 13:44:59 浏览次数:

2025中国(杭州)国际生物医药数字化发展论坛暨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6月11日-13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。博览会,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导,大力倡导并实施数字化创新生物医药的相关政策。通过“会”“展”结合旨在构建生物医药的产需对接平台,助力参展企业品牌宣传与商务对接。

博览会广泛覆盖原料药及中间体、生物制药、制剂,药用辅料、天然提取物、合同定制、制剂设备、原料药设备、包装设备与材料、洁净设备与工程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系统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,并深度聚焦抗体药物、细胞药物、基因药物、核酸药物等前沿创新企业。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紧密联动,成功搭建起一个涵盖政府、临床机构、企业、科研机构及资本市场的多元化、生态化交流平台。促进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落地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与共赢。

001.jpg

2025年3月首周,医药生物板块呈现结构性分化。A股医药指数周涨幅1.06%,跑输沪深300指数;H股生物科技指数上涨2.68%,但弱于恒生科技指数。细分领域中,医疗服务(+2.63%)、原料药(+2.08%)领涨,而生物制药(+0.65%)、中药(+0.17%)表现平淡。个股方面,A股热景生物、贝瑞基因分别以39%、34%的涨幅居前;港股迈博药业单周上涨78%,百心安、心通医疗跟涨。政策层面,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“制定创新药目录”纳入国家任务,叠加丙类目录与商保支付协同推进,行业迎来“政策驱动+产业升级”双重利好。

政策支撑:定价松绑与支付体系重构驱动创新药发展
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创新药定价机制与支付体系。在价格端,通过分层定价、企业自主定价与动态调整机制,稳定药企盈利预期。例如,丙类目录的制定将明确医保与商保的支付边界,为高临床价值药物开辟独立支付通道。支付端改革则聚焦商保先行支付与医保渐进覆盖的协同模式,加速创新药市场放量。

政策组合拳下,创新药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有望提升。政策红利不仅缓解了药企研发投入压力,也推动行业从仿制向原创转型。以商保支付扩容为例,丙类目录首版将于年内发布,预计覆盖更多高值创新药,形成“基本医保保基本、商保补高端”的多层次保障体系。中长期看,具备全球化研发能力的本土企业将率先受益。

此外,集采规则优化进一步强化市场准入支持。政策明确优先纳入临床急需的创新药,结合动态价格调整机制,平衡企业回报与患者可及性。这一框架下,创新药的市场渗透率与全球话语权将加速提升,行业进入“量价双稳”的红利兑现期。

企业动态: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竞逐技术突破

本周全球药企研发进展密集。诺华放射性癌症疗法Ac-PSMA-617注射液在华获批临床,适应症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;罗氏旗下基因泰克的血栓溶解剂TNKase获FDA批准上市,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。本土企业中,复星医药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上市申请获受理,标志其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取得突破。

从技术路径看,放射性药物与基因治疗成竞争焦点。诺华的Ac-PSMA-617采用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,可精准定位癌细胞;复星医药的丁二酸复瑞替尼则通过抑制特定激酶阻断肿瘤信号通路,二者均体现了高选择性治疗趋势。与此同时,AI医疗技术加速渗透,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,重点推进AI辅助诊断与临床大模型应用,或重塑医疗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。

资本市场对创新成果反应积极。迈博药业周内股价上涨78%,反映市场对生物类似药及抗体技术的信心;热景生物凭借肿瘤早筛技术突破,单周涨幅达39%。尽管部分企业因阶段性业绩波动承压(如心通医疗预亏),但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,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被长期看好。
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13522289650
返回顶部
分享按钮